专项规划第二章交通发展现状及评价-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

专项规划第二章交通发展现状及评价-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2-24 字体大小:

 

一、湘西州综合概况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其东部、东北部与湖南省怀化市、张家界市交界;西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部与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毗连,西北部与湖北省恩施州相邻,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是湘、鄂、黔、渝四省市边区来往的重要通道和物质集散地,同时又是东西经济合作接合部。

湘西州境域南北长约240公里,东西宽约170公里,土地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7.3%。全州辖吉首、泸溪、凤凰、花垣、永顺、保靖、古丈、龙山8个市县。拆乡并镇后全州共有乡、镇(含街道办事处)165个,行政村1975个。2009年末,全州总人口275.83万人,人口密度178人/平方公里。

自改革开放以来,湘西州的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好势头,为建设和谐、稳定的湘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湘西州国内生产总值268.97亿元,同比增长11%;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实现农业总产值73.7亿元,同比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2858元,同比增长11.0%。

湘西州经济是以农、林业为基础,工矿业、旅游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二、湘西州“十一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湘西州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基本形成了以常吉高速公路和焦柳铁路为主通道、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航空及水路为补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使“十一五”时期成为湘西州交通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社会经济效益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发展环境最佳的时期,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由“瓶颈制约”转向“瓶颈逐步缓解”。其主要体现为“一个高位增长”、“一个历史突破”、“两个成效显著”、“两个前所未有”。

    (一)“一个高位增长”: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湘西州“十一五”时期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1%,是“十五”完成投资的3.8倍。

    (二)“一个历史突破”:

    高速公路实现历史突破。2008年12月,长渝高速公路常吉段建成通车,结束了湘西州无高速公路的历史。长渝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重合段吉茶高速、包茂高速公路吉怀段、杭瑞高速公路凤大段以及张花、龙永、永吉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将强力推进湘西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两个成效显著”:

    着力加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上争项目成效显著。湘西州“十一五”时期积极力争的龙山至永顺、永顺至吉首高速公路、黔江经龙山至常德铁路三个大通道项目已实现了开工和立项;国道干线公路(g319线泸溪白沙至武溪段)改造项目,首次按一级公路申报获批。湘西州交通建设已向综合统筹项目的规划、论证、建设和储备的前期工作机制转变。

农村交通发展成效显著。完成县到乡镇公路改造2062公里,完成通畅工程建设2000公里,新建和改造通村公路1860公里,完成农村客运站建设70个,农村公路建设总投入达20亿元。农民群众行路难、乘车难、过渡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四)“两个前所未有”:

交通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国家实施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湖南省继续将湘西州作扶贫攻坚主战场;交通运输部确定湘西州为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地区;吉首市列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政策机遇将成为湘西州交通加快发展的强有力引擎。

交通发展环境前所未有:湘西州交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工作,适时解决交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交通发展的具体政策,州直相关部门也积极支持交通发展。“政府办交通、社会办交通、合力办交通”的理念逐步形成。交通快速发展环境处于最佳时期。

回顾“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湘西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基础条件差,其交通条件与全省差距拉大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发展不够仍是湘西州交通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大通道暂未形成;国省干线公路网总量少、覆盖范围小,路网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农村公路网络化程度差、公路等级低、安全保障能力弱,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总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湘西州交通现状综合评价

目前支撑湘西州交通网络的还是现有的铁路和公路。

1978年通车的焦柳铁路,是湘西州目前唯一的铁路通道。焦柳铁路起于河南焦作,终点为广西柳州。焦柳铁路纵贯湘西州永顺、古丈、吉首、泸溪、凤凰共5个县市,路线全长132公里, 2009年湘西州铁路客运量为354万人,货运量为252万吨。

当前,公路是湘西州交通运输网的主体,g56高速公路湘西段、g209、g319两条国道和s229、s230、s231、s305、s306、s308六条省道组成的主骨架为既有格局,以县、乡、村道为补充。经g56高速公路湘西段可达长沙;两条国道和六条省道构成的干线公路网连接全州八县(市)、相邻三个省市及张家界和怀化两地的交通。2009年全社会货物周转量58.35亿吨公里,较上年增长51.6%,货运量3229万吨,较上年增长42.6%;旅客周转量24.07亿人公里,较上年增长5.9%,客运量4068万人,较上年增长12.5%。

另外,湘西州有大小河流约80条,全程3100多公里,流经8县(市),有46条通航河流,航道总里程1067公里。多年来,由于兴建水电闸坝和修建公路、铁路,造成大量土石淤河,使部分航道碍航、断航。航运在湘西州受到客观条件制约,发展缓慢。

客货运站场是客货流的重要节点和集散地。目前,全州有区域性枢纽客运站13个,在建客运站有4个。总体来看,湘西州站场建设滞后,没有形成综合服务能力,与现代物流模式还有相当距离。

对湘西州交通现状的综合评价如下:

(一)公路技术等级低,等级公路里程少

表现在国道与省道组成的干线路网的技术状况与其行政地位和经济发展趋势不相适应,严重影响到公路的通行能力。州内主要运输通道,如g209国道、g319国道和s229省道运能都十分紧张,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瓶颈制约作用仍然存在。

2009年湘西州按土地面积计算的等级公路网密度为22.6公里/百平方公里,只为中部省份的三分之一。按人口数量计算的等级公路网密度为12.7公里/万人,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交通运输结构和方式不尽合理

近年来湘西州公路超常规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前景良好。但铁路的发展则相对滞后,内河水运比重下降,管道运输目前还是空白。从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协调发展和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的运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同时,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程度不高,不利于人性化服务,不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社会总成本。各种运输方式均强调自身在某一方面的作用,都在构建自己的运输枢纽,而未统筹考虑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未考虑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没有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运输枢纽。

(三)产业路、旅游公路建设落后

湘西州域内,分布有众多矿藏和新兴产业园区,如花垣民乐一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泸溪武溪、浦市建有先导性工业产品和沿海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这些地方亟待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以支撑其发展。

湘西州旅游景点分布广泛,而在州内只有g209、g319、s229承担着旅游景点之间的联系,旅游专用公路少,风景名胜区内的道路也没有成环线,这都不利于各景点的联系和游览路线的组织。同时,与周边地区的景点(如:张家界)也无可选择性的旅游通道,这样既增加了旅游时间,也降低了旅游的吸引力。

(四)公路建设及养护资金不足

湘西州经济增速较快,但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小;发展中有亮点,但贫困面大,贫困度深;公路交通发展较快,但建设需地方配套资金这一政策拖垮许多工程;使之陷入在落后中发展,在发展中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困局。

多年来,湘西州公路运行安全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如岩体风化、洪水冲刷等自然灾害造成的路基边坡不稳定;因使用年限较长或超载行驶造成路面损坏等。

公路建设及养护资金的不足,是形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

(五)水路建设严重滞后

湘西州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突出表现在:等级通航条件差,浅、险、急、滩口多,航道淤积严重、航道条件恶化,存在船舶航行安全隐患,使长年通航河道变成季节性航道,达不到等级航道技术标准的要求,制约了库区经济发展和库区人民脱贫致富。

酉水航道本可以经沅水、洞庭湖通江达海,但由于受水电站闸坝碍航影响,使航道通而不畅,制约了水路运输业发展,阻断了江河直达的水路交通线。

沅水、酉水沿岸主要港口均是八十年代以前建成的,设施落后,码头多年失修,残破不堪,无法形成有效的运输能力,不能适应运输市场发展的需要。

随着湘西州旅游业向纵深发展,猛洞河、凤凰等景区被列为湖南省省黄金旅游线。旅游码头港口建设、旅游航道通航技术标准达已不到旅游提质的要求。

(六)站场物流不成体系,服务水平低

客货站场及物流中心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湘西州公路网格局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客货运输的持续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兴起,对站场、物流中心、枢纽信息系统等的需求已经越来越急切。目前,湘西州站场建设与现有公路规模、港口与航道、客货流与服务设施等均不相适应、不相匹配。

综上所述,湘西州交通现状特点为: 运输方式单一,综合运输能力低;路网规模小,网络不完善;对外大运输通道少,出行困难;现有道路等级很低,服务水平差。

由于公路在现阶段是构成湘西州交通运输网的主体,落后的交通状况,必将强化其制约湘西州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因此,提升区域路网的技术等级,增加公路规模,使区域路网达到基本适应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本规划的重点。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分享到:
网站地图